时间:2022-11-07 20:27:24 | 浏览:651
1
从不服输的铁娘子董明珠,面对美国一记重锤,在延迟起诉协议签下名字,默默认罚5.8亿。
虽然案件是8年前的旧事了。但谁也没想到,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电器,居然会在质量安全上摔个大跟头。
而立之年的格力,正遭遇中年危机。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但隔壁老对手美的却迎来双丰收。
不到一年,格力股价腰斩,2000亿直接化为乌有,市值差了美的一倍不止。
人前女总裁董明珠依旧霸道,但人后的格力却变得不再硬气了。董大姐还能力挽狂澜吗?
董大姐像是将自己嫁给格力一样,30多年来不离不弃。
67岁的她舍不得退休,准备继续执掌格力电器到2025年。
没有人怀疑,董大姐对格力的爱。
1990年,丧偶的她,将刚满8岁的儿子托付给老母亲,辞去国企铁饭碗,南下珠海闯荡,成为一家电器公司的销售。
36岁的她比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还拼,没日没夜出差,甚至有一次饿昏摔断了尾椎骨。工作第一年,董明珠创下了300万业绩,拿到6万块钱的提成。
也就是在这一年,格力电器正式成立,董明珠被火速提拔为安徽销售负责人。
她一改从前厂家不管销售策略,每天带人蹲守在店里,帮经销商卖货。
当时整个安徽空调界,流传这样一句话:格力空调好卖,董明珠靠谱。
甚至有经销商,还未发货就给打去50万货款,厂里的人啧啧称奇,“董明珠神了!”。
1992年,安徽格力销售额突破1600万,占了整个公司的八分之一。
正当格力在全国呈燎原之势时,1994年格力内部却发生一起“大地震”。
主管销售的副总带着8名骨干集体辞职,公司整个销售系统陷入瘫痪。
为什么会突遭此番变故?
原来,格力老总朱江洪不甘心只做组装,要搞自己的技术。
谁都知道,做技术很烧钱,他大幅度削减销售人员的提成,导致内部举旗反戈。
有竞争对手给董明珠开出200万年薪。这个价码有多诱人呢?要知道,那时中国年人均工资才4500出头,整整高出了440倍。
大家都以为她会离开的时候,她依然选择拿着10万年薪,担任格力营销部部长。
对于这个选择,有人说她傻。而懂董明珠的人,知道她是在赌,押注了朱江洪的远见。
空调这东西,一年看规模,五年看品质。
大家用过之后,如果有质量问题,品牌声誉就会丧失。
2
90年代末,一场全国性价格大战在空调界掀起,没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牌子纷纷倒下,成了过往烟云。
而格力在2000年时,就有了298项技术,成为空调界名副其实的王者。
伴随着格力的成长,董明珠的职位也越做越高。
2001年,董明珠已是格力电器总经理。
上任第一天,她就烧向领导层。她把自己的信箱转移到一个隐秘的地方,鼓励基层员工投诉举报,沿着线索,将几位高层送进监狱。
董事长的亲信违规,她也丝毫不留情面。
董事长找他说情,她直接回怼,“我的权力只够降一级,你要是给我足够权力,我早就把这人开除了。”
就连自己的哥哥,她也没有放过。有一年销售旺季,格力产品供不应求,有经销商打起董大姐哥哥的主意。他们找到她哥哥,以2%的提成报酬,请他帮忙打电话拿货。
哥哥打电话给自己的妹妹,但换来一句冷冰冰的“不行”,就挂断了电话。
接着董明珠立马打给经销商,臭骂了一顿,并停掉了对方的货。
事后,经销商向董明珠的哥哥问到,“那是你亲妹妹,还是假妹妹?”
更狠的是,董大姐还给她哥哥写了封绝交信。
从此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两人再无来往,董明珠甚至被踢出了族谱。
对别人狠,董明珠对自己更狠。
2005年是格力生死存亡的一年,当时政府希望将格力以9亿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开利集团。
这个当年的“空调一哥”私下找到董明珠,希望她帮忙完成收购,给出了8000万年薪条件。
董明珠也承认这个诱惑很大,但她还是拒绝了。
她说,“对方是世界500强企业,但未必明天我们不是世界500强”。
为阻止收购,她一次次向上级部门反应,最终将格力救下。
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正式接班,成为绝对意义上的一把手。
在她的带领下,格力仅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便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利润过百亿的家电企业。
格力在董明珠时代,从来就不缺少话题。
3
先是与雷军的“10亿赌约”,一个是制造业女王,一个是互联网新贵。
这场持续5年的赌约,赚足了大家关注的目光。
接着董大姐换下成龙,亲自代言格力。
她的头像无处不在,甚至将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都是她。
董大姐继续保持着她怼天怼地的本色,不止一次手撕美的,从何享健时代撕到方洪波时代,称美的是“小偷”;
她还高举争议的大旗,实名举报奥克斯产品与宣传不符,拿出30亿用来补贴,号召大家打击偷工减料的劣质产品。
2019年12月2日,无论对格力还是董明珠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格力完成混改,财大气粗的高瓴资本,通过珠海明骏,成为格力第一大股东。
所有格力人,期待高瓴会像改造百丽一样,为格力电器带来新生。
然而,这样的愿望却落空了。
格力疲态早已显现,空调行业早已进入存量时代,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更加激烈。
格力电器又与空调绑架太深,让大家误以为它只是一家造空调、卖空调的公司,其他小家电卖得并不好。
另一方面,格力电器的多元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从造手机,到进入新能源汽车,再到宣布造芯片,业务接连受阻,资本市场也并不看好。
以至于今天,空调业务仍占据着格力近80%的营收。
面对业绩承压,过去董大姐对互联网不屑一顾,而近两年她俨然成为网红,线上分销的商城直接被命名为“董明珠的店”。
她还亲自下场直播带货,虽然首秀销售额不尽人意,但董大姐越战越勇,去年一年13场直播带货476个亿。
但相比连年下滑的营收,这样的数据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董姐出征,寸草不生”,人们对董明珠强硬的风格如此评价。
陪伴格力一路走来,她不可谓不劳苦功高。
在董明珠的字典里,始终认为自己的决策没有过错,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力不够。
但时代在发展,没有谁能保证每一次都能把握风口。
也许格力真到了该换血的时候了,可过去一年里,曾被视为接班人的格力执行总裁黄辉、董秘兼副总裁的望靖东相继离职,如今格力无人可替。
在她正式退休之前,这个孤独的斗士还有无数的硬仗要打。
商海沉浮,驰骋30余年的董明珠,已然是中国女性企业家的一个亮眼符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们依然祝福董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