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7 19:45:47 | 浏览:431
科华生物身陷巨额仲裁,格力地产与圣湘生物之间有关科华生物的交易或将受到影响。
撰文/ 韩菱 梁春富
编辑/ 卢泳志
一纸仲裁申请,让三家公司“进退两难”。
近日,格力地产(600185.SH)公告称,公司参股的科华生物涉及一桩巨额仲裁。
据悉,科华生物被彭年才、李明、苗保刚、西安昱景同益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四申请人”)告上了上海贸仲委。目前案件已被受理,尚未开庭。
参股公司涉及116亿“赔偿金”
据公告显示,按照“四申请人”的最新要求,科华生物被申请赔付的金额高达105.4亿元,另外还有10.5亿元违约金,以及相关仲裁费用、律师费等。
在此之前,“四申请人”与科华生物签订了进一步投资协议,即有权要求其于2021年受让持有的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隆公司”)的剩余股权。这份协议成为了此次仲裁的理由。
根据此前协议规定,受让方法有两种,并从中选择较高价成交。
来源:公告截图
其中,一是科华生物以9亿元价格继续受让“天隆公司”剩余股份。二是用“天隆公司”2020年经审计扣非净利润的25倍,按股权比例重新计算价格。
然而,受去年疫情等因素影响,“天隆公司”所涉业务均与生物医药相关,出现了收益大增的情况。截至2020年末,“天隆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为11.06亿元。
根据协议,科华生物需按股权比例,以105亿元收购两家公司38%的剩余股权。
然而,对于目前的科华生物来说,这笔116亿元的“赔偿金”却是个“天文数字”。
截至7月15日收盘,科华生物市值为72.78亿元,比其自身市值还要高出近43.22亿元。
拓张医疗健康受挫?
2020年5月,格力地产出于对扩展大健康板块的考虑,斥资17.26亿元收购科华生物18.63%的股份,成为科华生物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就在两个月前,格力地产决定退出。
格力地产旗下珠海保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圣湘生物达成协商。
圣湘生物决定斥资19.5亿元,收购格力地产手上所持科华生物的全部股权。若这笔交易顺利完成,格力地产净赚2.24亿元。
“从进到退”格力地产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对此,格力地产的理由是“出于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业务发展需要进行”。
关于上述仲裁案对买卖双方股权转让造成的影响,格力地产表示,在收购科华生物之时,知悉其2018年投资协议的相关情况。仲裁不会对科华生物的股权变动产生限制。
此外,格力地产还称,公司对科华生物采用权益法计量,由于本次仲裁案件尚未开庭,目前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
不过,圣湘生物却公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涉及收购科华生物18.63%股份的事宜尚未收到深交所的有关通知及决定,本次交易能否顺利实施仍存在不确定性,并提醒投资者注意规避投资风险。
也就是说,格力地产是否能从科华生物的投资中全身而退尚未有定论。
对于此次科华生物仲裁事件,IPG(IPGlobal 环业投资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风云地产界表示,此次“踩雷”科华生物,损失应该还是可预测与有限的。因为格力地产并非科华生物的控股股东所以无需并表,因此只需要按照持股比例分担可能的亏损即可。
“进退两难”的尴尬“窘境”
格力地产退出科华生物的背后折射出其转型的“艰难”。
来源:官网
格力地产自2015年从母公司格力集团剥离后,为应对公司房地产业务的收缩问题,就提出了“去地产化”战略,此后开始进入多元化的发展轨道。
据了解,早在2016年格力地产就开始投资大健康板块,最初宣称要在海外投资医疗健康产业,但并未泛起水花。
除房产主业外,格力地产的业务范围还覆盖了口岸经济、海洋经济、金融业、旅游、医疗健康等。
在收购科华生物股份之前,格力地产针对疫情需求“对症下药”开启了口罩、医药等业务的布局。
2020年2月,格力地产先后注册成立了珠海高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高格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医疗。
据2020年报显示,公司其他收入为2.72亿元,较上年增长53.06%。
但由于珠海高格医疗并不具备相关医疗出口资质,被市场质疑蹭热点炒作股价,还引来了上交所问询。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格力地产房地产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了125.8%。
另外,格力地产2020年净利润为5.56亿元,同比增长8.42%。其中,因收购科华生物股份,实现了对科华生物的投资收益 0.98 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公司收入贡献较大的业务仍然是房地产板块,大健康产业的具体收益并未披露。
来源:年报截图
此前,格力地产收购免税业务尚未完成,如今剥离生物医药股权资产又陷入“两难”,其追求的多元化发展似乎不太顺利。
柏文喜认为,格力地产由于主营业务一直不太起色,为了业绩也为了股价而转型大健康以及试探多元化之路。格力给市场的感觉并非真的要转型大健康,而是在蹭行业热点以推动股价而已。
他还表示,格力要想改善多元化不顺利的状态,需要从相关业务领域或者自身产业链上下游着手来进行,或者运用并购的方式直接控制一些具备较明显优势的成熟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业务多元化的成功率并降低随之带来的相关风险。
那么,你对格力地产身陷这起“巨额仲裁”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近日,格力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在线上展开,作为格力集团的董事长董明珠进行了投资者问答,在说明会上极力淡化“空调”的字眼,并且转而更多的提及了自家的其他品类的产品。在会中,董明珠主要提及三个问题,格力其他电器的发展问题、格力电器销售渠道变化
作 者丨赵云帆编 辑丨朱益民图 源丨图虫独董争议再现A股市场。6月3日,盾安环境(002011.SZ)公告董事会换届事宜。其中,“刘姝威”这个资本市场熟知的名字,再次出现在盾安环境的独董提名名单上。早前,盾安环境的控股权正式完成向格力电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陈维城)2月28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董明珠连任公司新一届董事长;此外,格力电器《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2年-2024年)》也获通过,董明珠将在格力电器开始三年新任期。截至2月28日收盘,格力电器报收36
作者:杨雷 编辑:小市妹在格力电器(000651)的股吧里,一群股民在发牢骚。“不涨就算了,每天还跌”、“还好在格力亏了十二万忍痛在上星期五割肉了,我还会回来的”。股民为什么吐槽呢?因为格力电器一直很低迷。目前公司市值距离去年高点已经跌去超
“董小姐”董明珠的职务变动消息再次引起外界的极大关注。董明珠(图片来源:东方IC)今天(11月11日)傍晚,有媒体发布消息称,董明珠已经卸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目前仅在格力电器任职。对于此消息,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财经锐眼动笔前,看到一个消息。说是格力集团在坚决减持格力的同时却在增持买入长园集团,一查公告还真是。而在几个月前,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还不是长园集团的十大股东。进一步查找资料得知,格力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格力金投”和“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474.89亿元,同比增长6.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04亿元,同比增长17.00%。其中,第三季度营收522.67亿元,同比增长1
近年来,格力地产向大健康、大消费等领域进行多元化转型,但转型之路频频受挫。同时,房企融资管理“三条红线”该公司均已触碰,债务问题亦不容小觑《投资时报》研究员 董琳近日,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华生物,002022.SZ)一则因收
海面上一艘艘整齐待发的渔船,旌旗招展,轰鸣作响,蔚为壮观。码头岸边奔忙往来的摆渡车和忙碌的渔民们,正紧张有序地运送着捕鱼工具和生活用品。在简单而隆重的开渔仪式后,8月16日,满载着期待,渔船们从洪湾中心渔港浩浩荡荡地驶出大海,撒下开渔后的第
“先锋”意味着使命必达、战之必胜,正是在这一精神内核的鼓舞和指引下,格力地产各业务板块、分公司在面临天灾之时能迅速反应、从容应对。在此次防台中,各业务板块均涌现出一批人,“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身体力行诠释了“先锋精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