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虽大已无董明珠立身之地?

时间:2022-11-07 19:29:59 | 浏览:1339

外界的担忧有了成为现实的苗头。11月11日格力电器公告,其混改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变故。高瓴资本与珠海市国资委、格力集团之间原定在该日之前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因为“尚有未尽事宜”而被推迟,而且没有给出推迟的时间。原本看似在今年“双十一”之前

外界的担忧有了成为现实的苗头。11月11日格力电器公告,其混改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变故。高瓴资本与珠海市国资委、格力集团之间原定在该日之前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因为“尚有未尽事宜”而被推迟,而且没有给出推迟的时间。原本看似在今年“双十一”之前能够尘埃落定的交易,又进入了未定之天。

双方之间的所谓“未尽事宜”,此前的公告已经明确说明,指的就是高瓴资本与格力电器现管理层之间需要签一份合作方案。

现在交易被延后,表明董明珠为首的管理层还没有接受高瓴发出的合作邀请,这只能解释为董明珠对合作方案不满意。这本是不应该出现的局面——买卖一只羊,什么时候需要问羊的意见了?但这就是格力的特殊之处。董明珠执掌格力七年之后,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格力企业治理结构赋予她的董事长一职,或者不到1%的股份所代表的股东地位,而成了一位克里斯马式的权威。处理与这位权威的关系,是高瓴入主格力必须要过的一关。

在今年5月份的招标沟通会上,董明珠对在场有意投标的各家机构代表说:宁愿辞职,也不接受野蛮人入主格力。这句话很容易让人想到,两年前格力被险资盯上,眼看要成为万科第二,董明珠痛斥野蛮人扰乱市场。这一次来者是高瓴资本,资金干净,姿态优雅,没有闹的满城风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危险。实际上可能恰恰相反,董明珠应付得了安邦,但面对高瓴几乎没有胜算。归根结底,董明珠并没有拒绝野蛮人的权力。

01 谁的野蛮人?

首先需要弄清楚,高瓴资本是“野蛮人”吗?

这要看“野蛮人”如何定义。这个词通常指的是那些发动恶意收购的人。而恶意收购,指的是不经目标公司管理层同意,就对其发起收购。

恶意收购、野蛮人这些词,一眼望去即含有贬义,但在专业界,它们一般会被看成中性词。因为在正规的资本市场上,只存在自愿的买卖,没有一笔交易会真的是“恶意”的。如果有人想买一家公司,股东也愿意卖,那么公司的管理层,有什么资格跳出来说是“恶意”的?

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在《新金融资本家》一书里指出,所谓恶意收购,本质上是买家绕过公司管理层,而与股东直接对话的一种方式。之所以要这么做,而且能够这么做,是因为公司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把持公司,凌驾于股东之上,损害股东利益,用学术点的话来讲就是代理关系失调。

贝克尔认为,这种代理关系失调的现象,曾经一度在美国非常普遍。美国的很多大公司经过几十年发展,股权早已极度分散,没有任何股东有足够话语权制衡管理层。这让CEO们恣意妄为,一方面用丰厚的薪水和福利操控董事会;另一方面用公司的资源为高管的奢华生活买单,例如配置私人飞机等等。CEO们也有更大的动力去进行冒险性的投资:反正即使损失了金钱,也不会有真正严厉的问责。

而野蛮人的出现粉碎了CEO们的美梦,重振了股东地位。贝克尔甚至认为,正是上世纪80年代野蛮人的出现,让老旧的美国公司们没有被冉冉上升的日本公司彻底击垮。因为野蛮人们极大的重塑了美国竞争力,即便是那些没有被野蛮人盯上的公司,因为对潜在野蛮人的惧怕,CEO们也会变得有所收敛。

回到格力。这里当然无意指责董明珠是一位“恣意妄为”的CEO,但不容否认,格力电器确实存在一定的代理关系失调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格力发展的一道绳索。

实际上,在格力电器发展史上,与大股东格力集团的关系从没完全理顺过,每次出问题就修修补补,从“格力”商标之争,到当然董明珠连任风波。一路拉锯过来,董明珠凭着硬实力越坐越稳,可以说是一步步把大股东压了下去。董明珠权势的顶点当属今年初的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因为新一届董事会提名迟迟不能出炉,这次换届拖延了7个月之久。最后的结果是董明珠大获全胜,不仅自己连任董事长,几名部下也连任董事。尤其让人意外的是,素被称作董明珠“闺蜜”的刘姝威也被任命为独董。

如果说2016年格力收购银隆被股东大会否决之时,董明珠怒斥股东,表明董明珠已经无惧挑战股东。那么三年之后,董明珠可以说是在格力只手遮天再无制约了。

面对这样的董明珠,大股东格力集团的态度是高兴呢?还是高兴呢?在成功连任董事长之后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又旧事重提,说当年银隆一案被否决,其实小股民们全部投了同意票,“我们觉得是背后有人操纵了这件事情”。问题来了,小股民都投了同意票,那是谁投了反对票?能够操纵格力董事会的人,还能是谁?

两个月后,格力集团突然宣布启动格力电器混改,出让15%的股权。换届选举一完成,格力集团马上就要出让15%的股权,这两件事没一点联系吗?

02 盛极而衰 董明珠前途堪忧

格力集团此举的背后原因是啥,不宜妄加揣测。但一个客观事实是,控股权的转让等于是釜底抽薪,董明珠刚刚握紧的权力,立刻就又被动摇了。

如果稍微大胆一点预测,董明珠这次恐怕要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董明珠不愿意低头,那么最好的结局大概是优雅的离开。如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拆解成两个子问题。

  • 问题一:假如(只是假如)新主人高瓴资本与董明珠起了冲突,谁会是赢家?

答案没有悬念,肯定是高瓴。

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如下:

高瓴资本的两只基金合计持有格力电器15.72%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是通过深港通流入的港资的集合,可以忽略。第三大股东河北京海,是由格力电器的主要经销商组成的持股平台。格力集团出让15%股份后,还剩下3.22%在手中。董明珠仅持有0.74%的股份。

这里面,只有河北京海确定是董明珠的盟友。董明珠在升任董事长之前一直分管销售,经销商是最可靠的基本盘。但即便经销商力挺董明珠,股份加在一起也只有9.63%,跟高瓴还差得很远。更何况,从高瓴资本过去的风格来看,继续在二级市场上增持股票应是大概率事件,这一点不妨走着瞧。以高瓴资本目前总盘子500亿美元的资金实力,董明珠要想在控股权上与其一教高下,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那些茫茫多的小股东会支持谁呢?说实话,从万科、国美等历次控制权之争来看,小股东只关心股价而已。这一点恰恰与高瓴的利益更为一致。

在高瓴资本牢牢把持大股东之位的情况下,董明珠有没有可能率领管理层、经销商来一场对抗?五年前有个叫吴长江的人试过了,结局不咋好看。当然,如果闹到这一步,受伤的是格力,没有人会愿意看到。

  • 问题二:高瓴资本会不会与董明珠起冲突?

犹记得年初的股东会上,有位股东对媒体说:“如果不支持董明珠,为什么还要买格力的股票?”对散户来说这话没错,但对高瓴来说,一定不是如此。

高瓴资本是一家PE机构,PE机构的老本行是做杠杆并购。去翻一下KKR、黑石这些美国PE巨头做杠杆并购的历史就不难发现,没有一起杠杆并购是和风细雨地。最近的例子是2017年高瓴资本并购百丽鞋业,两年之后高瓴就把百丽旗下的运动品牌滔搏分拆上市,赚回了本钱。当然,早年间PE机构的做法相当粗暴,例如直接卖掉公司的私人飞机,解雇高管的秘书,大规模裁员等等。如今PE机构的做事方式温和了许多,杠杆倍数没过去那么高,对现金流的渴求程度下降,也更愿意在投资上花钱。

但是,高瓴入主格力之后,必然会用自己的控股地位,做一些事情,释放出它所认为的格力的真正价值,这是杠杆并购的基本逻辑。高瓴资本如果满足于财务投资格力,继续用它的HCM中国基金在二级市场增持就好了,没必要动用将近400亿拿下控股权。

虽然高瓴和董明珠的根本目标是一致,都希望格力继续发展。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不同人的选择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例如,高瓴会容忍格力的手机继续做下去吗?就在今年初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还表态说,相信格力手机一定会成功。但在如今已经竞争白热化的手机行业,已经做了5年还没有起色的格力手机,高瓴还会继续投入?

又例如,格力今年大举进军半导体,半年时间已经投出去50亿,似乎已经把半导体看作空调之外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董明珠主导的这一新战略,高瓴的态度是什么?毕竟,高瓴十多年来投资项目无数,涵盖了大部分行业,偏偏就从未投过半导体。

无论如何,如果高瓴认为某个业务没有继续做的价值,一定会毫不留情的甩掉,绝无可能拖泥带水。这把刀动起来,千丝万缕都会牵扯到董明珠。历史上看,PE机构作为股东与管理层最大的不同,就是PE机构更喜欢1000亿收入300亿利润的公司,而不是3000亿收入100亿利润的公司。

强势了快10年的董明珠,会多大程度上出让自己的“格力梦”呢?回过头来看董明珠那句“宁愿辞职,也不接受野蛮人入主格力”,还真不是随口一说。

本文源自花朵财经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相关资讯

格力电器2022半年报发布:核心优势尽显,多元布局信心如注

近日,格力电器2022上半年财报披露,财报显示在2022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958.07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归母净利润114.61亿元,同比增长21.25%;基本每股收益1.94元/股,同比增长19.75%。2022年

格力中央空调2021年终报告:以核心科技服务超级工程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持续攻坚新冠疫情的防护之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之年。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各行各业,在这一年中都做出了突出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因疫情的统筹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持续显现,2

市值蒸发超2000亿,格力被“唱衰”,董明珠做错了什么?

进入到2021年,格力不断被“唱衰”,发生了什么?一个原因是格力引以为傲的空调老大位置被美的取代,美的空调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格力,而空调是格力最核心的业务,因此很多人认为格力要不行了。另一个原因是受业绩影响,格力股价持续下跌,市值蒸发超20

格力电器,暗藏危机

美年健康、顺丰控股、中国中免、恒瑞医药......每天杀一个白马股祭天的事实,让投资者闻白马色变。短短几天,白马股似乎从褒义词一下子变成了贬义词!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公司,格力电器是当之无愧的白马股。4月14日晚,格力电器(000651.SH

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缘何带来股价重创

员工持股类似于股权激励,是绑定公司核心员工,激励核心员工为公司创造最大化效应,实现公司、员工、二级市场投资者三方共赢,而不能成为向员工输送利益的定向工具,损害投资者和公司利益。因此员工持股核心关键就在于制定一个合理的授予的价格和解锁的条件,

格力电器:业绩稳定表现,逆转还未到时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海豚投研$格力电器.SZ(000651.SZ)北京时间 10 月 30 日周五下午发布今年三季度财报。2022 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 1483.44 亿元,同比 +6.30%;归母净利润 183.04 亿元,同比

半年报速递|格力地产上半年营收近34亿,归母净利润4.69亿

新京报讯(记者 徐倩)8月30日晚间,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力地产”)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格力地产实现营业收入33.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4.69亿元

格力地产收警示函,募资30亿承诺兜底未披露,董事长去年遭立案

作者 | 梁春富编辑 | 蔡真来源 | 野马财经近日,因格力地产(600185.SH)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投资”)及董事长鲁君四被广东证监会出具警示函。需要注意的是,格力地产与格力电器(000651.S

格力地产再遭问询转型之路多遇波折

中房报见习记者 张超凡 北京报道6月4日,珠海市国资房企格力地产(600185.SH)重组转型再次引来监管机构的问询。半月前其发布数则公告称,将收购免税集团100%股权;引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公司通用投资为战略投资者;

格力地产,名不副实

文 | 白羊格力地产(600185.SH)和董明珠掌舵的格力电器(000651.SZ)虽共享“格力”之名,但二者之间却并无实质性关系,其是由格力电器的母公司格力集团创立,二者算是一母同胞但没什么来往的兄弟。随着2015年格力地产控股权从格力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积家大师收藏家高考冲刺攻略网张子枫影迷网跆拳道培训网巴中今日新闻网本间球杆生肖猴运势网酒鬼酒股票行情网天梭收藏家泰勒梅球杆抽油烟机品牌网动漫资讯网德天瀑布旅游攻略泰勒·斯威夫特歌迷网南宁青秀山资讯网
格力电器A股行情网-格力电器股票股吧讨论、格力股票行情走势、格力电器股票贴吧、格力电器股民交流群、格力电器讨论社区、格力电器股票行情、格力空调手机遥控器、格力地产600185A股实时行情、格力地产最新消息、格力股票今日价格行情。
格力电器A股 wakeli.com ©2022-2028版权所有